三国风范中的紫砂鉴定之主他为什么能成为这门艺术的专家
他是如何成为紫砂界的方器专家?潘持平的故事
在紫砂艺术中,人们常说“一方抵十圆”,意味着能制作出高水平方器的陶艺师相比之下,能够制作圆形作品的人数更多。但潘持平却是紫砂界中那个不仅擅长做圆形作品,还特别精通于方器制造的大师。
潘持平,一位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和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是一位著名的陶艺家、紫砂学者和鉴定专家。他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花盆制作时,就被授予了徐盘大(吴云根之妻)和陈福渊这两位前辈为教他的机会。之后,他又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指导,在盆艺与壶业上都有所成就。
潘持平之所以能成为现代紫砂界中的代表人物,并且成为一个知名的鉴定专家,这个过程有其清晰可循的原因。
首先,他以独特的手法获得了声名远播。从1970年代开始,以他的花盆作品在上海扬名,被日本园艺爱好者青睐。在受厂内特别培养后,他专注于创作方壶。这类作品因其精细而新颖,不断吸引着市场,甚至日本客商会特意要求标注“阿平”的印章,小型或微型花盆也成为了上海园林收藏者的追求目标。
接着,由于缺乏合适管理人员,顾景舟推荐他兼职管理工作,使得潘持平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茶壶技巧。在顾老的大力指导下,他逐渐迷恋上了茶文化,并开始了一段醉心于茶道生活的人生旅程。
到了90年代初期,当评选出了“四天王”、“四小龙”时,其中包括:“花器天王”汪寅仙、“圆器天王”周桂珍、“镶嵌天王”鲍仲梅,以及“方器天王”潘持平,他们共同构成了壶界的一支强大的阵容。
其次,在制壶风格上,潘持平坚守极简理念。他认为日常使用的小物品不应华丽繁复,更不能病态过度,而是要符合民间传统。跟随顾老学习时,潘持 平深刻理解到顾景舟先生将基本原理剖析开来讲述给学生,这种教授方式在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此外,对泥料选择严格,对待每件产品诚恳待人,都体现出他刚正不阿、桀傲不屈的一面性格。
最后,在作为国内知名鉴定专家的身份里, 潘 持 平对真伪进行严格考据,不畏艰难地寻找证据。他既是制壶领域中的“方器天王”,又是众多人尊敬的地质鉴定权威之一。在这个行业中,“鉴定”的技术含量极高,而只有少数几个人得到大家公认,如同一个难得的人文奇迹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