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人才培养之舟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改革的航向探索
在法国著名艺术家丹尼尔·布伦的一封信中,他提到十年前来中国举办展览时,目睹了中国美术学院十万人校考的壮观景象,这让他感到非常震惊。布伦希望拍一部纪录片,探讨艺术和艺术教育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2017年3月,布伦带着他的摄制组重访杭州,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美院艺考的纪录片。
从规模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体量几乎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庞大的考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使得艺术教育在中国具有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数以万计未能清晰树立人生观和艺术观的少年及其家庭。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制度承担了太过沉重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教育部推进艺考改革,以缩小校考范围强调公平、程序正义和整齐划一。然而,对于普通文理科高考与艺术类考试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以及如何确保评卷客观性和公平性的顾虑,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基本的艺术校考规范。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科最齐整的美术学院之一,在招生改革中,一直注重“招培一体”。不仅要兼顾专业学科丰富性与差异性,还要调整招生环节及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关系。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下厘清招生政策与人才培养方案关系,为完善“招培一体”的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机制而努力。
为了应对新世纪伊始所面临的问题,大类招生的核心优势是让学生在学科宽口径中厚植基础继而提升专业认知,从而形成较为自主的专业选择。在教学上率先采用“两段制教学”,使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各个院系学习。这是一个“由博返约”的专业修习路径,其目的就是实现了招生的紧密贯通。
除了这一点,加强科学技术与人文、科技融合也是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新文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也成为了21世纪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发展倾向——聚焦问题领域,与传统形态相比,更需要跨学科解决方式。此外,“新文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工具箱、方,不断迭代感性系统和知识界面。
最后,对于专业素养也给予了很大关注,全校28个 招生专业有26个获评国家级一流建设点,其中两个省级,一流全覆盖。“精度”居全国所有高校第七位。这就要求我们的招生工作不仅要坚守造型能力基本要求,还要进一步强化对新兴艺术形态素质检验。而命题选用现代诗歌结合电影,如《不要温柔地走进那夜》,更符合影视学科特征,使得这样的命题既检验绘画功夫,也检验报 考者的素质。简言之,我们希望报读图像媒体方向者熟悉100部经典电影;报读造型方向者对东西方500件历史作品有所了解;报读设计方向者对世界设计史有基本认识。此外,还需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职业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