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工艺的功能陶瓷主要种类在社会中的应用
如果要挑选一种最能体现大唐气质的物品,那无疑是唐三彩。那些流畅的三彩奔马、丰满的仕女塑像和充满异域风情的驼队,无一不映射着一个盛世的辉煌。不过,这种如今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彩陶,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在此之前,史书中并未提及“唐三彩”,更别说它的制作技艺了。
然而,在今天洛阳,有个叫做南石山村的地方,它生产出的三彩陶器却足以与古代相媲美。这座村庄位于唐三彩发掘地北邙山附近。1905年,一群筑路工人不小心挖开了这里的一座唐王室贵族墓穴,从而发现了一批五颜六色的彩陶。这种彩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外国人的大量收购使它们一度名声鹊起,从那个时候开始,南石山村的人们就开始尝试仿制唐三彩。
那么南石山村的人们又是如何复原这消失已久的手艺呢?答案虽然简单,但也最接近真实,即通过几代人成千上万次的心累试验。他们通过将试烧出来的小块陶片与真正古代时期所制造出的 唐三彩进行对比,最终烧出了相同样式和质感。
在南石山村,我们找到了高水旺先生,他是一位专门传承并精通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人。他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历史悠久艺术品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
制作这些色泽斑斓且细腻透明度极高的地面瓷器首先需要优质黏土——那就是著名的地面材料“高岭土”。经过长时间淘洗和陈腐处理后,这种黏土变得柔软且可塑性极强,同时具有很好的吸水性,使得粘结部分更加牢固,不易破裂或开裂。一旦准备好原料,就进入了创造阶段。
图中展示的是高水旺正在雕刻一匹半身高的大型骏马。在制作较为庞大或者结构复杂的地面瓷时,通常采用雕塑成型方法。对于如此巨大的作品,其难度主要集中在于确保细节完美,如眼睛和嘴巴等部位,因为它们承载着整个作品的情感表达力。眼神需要怎么修饰才能显得生动,而嘴巴则需怎样咧合才能展现出力量,这些都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较小或形状简单的地面瓷,则采取模具成型法,以减少手工操作步骤,并提高效率。这包括使用两到三个不同的模具,每个部分分别形成后,再将它们组装起来完成整体设计。此外,还会对边缘进行修整,将模具间产生多余边角剔除,并附加装饰性的花纹或其他装饰元素,为作品增添更多层次感和美学价值。
这样的复杂而精致的手工艺历经数百年的沉睡,现在再次活跃在人们眼前,是不是让你感到既惊叹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