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索塞克勒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陶瓷的来源简介与试火具展览
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不时举办各种精彩的临时展览,让参观者眼前一新。最近,博物馆推出了名为“窑火秘笈”的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展,这次展览以制瓷技艺为核心,并配备实物展示了从原始陶土到完美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对于热衷于科技史研究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瓷器之旅,从商代初期的原始瓷器到后来的历代技艺创新,中国有着超过三千五百年的璀璨历史。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智慧与情感,它们不仅反映了对自然力量控制能力,也体现出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这些耐用而稳定的产品,不仅保存了千年,更记录下了社会生产、生活、科学、艺术等方面丰富信息。
本次展览是“指南针计划”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带入校园,与国家文物局紧密合作。这一次,我们聚焦于试火具——一种测量陶坯烧结温度的工具,以确保瓷器烧制至理想状态。
试火具,又称“火照”或“窑标”,通常由陶土制成,有三角形或长方形,上半部涂釉并凿圆孔。在使用时,将其置于窑内,从观察孔可以看到位置。当需要测试温度时,将其取出,每个试火只能使用一次。在每一次烧制中,都要进行多次验温操作,每个验温都需一个新的试火,使得工人们能够及时掌握窑内温度变化,为更好的燧化提供帮助。这种简单有效的测温工具,在宋朝特别流行,是当时最常用的设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