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曼生壶7种底款千万别再闹笑话顾景舟壶真品图片反复探究紫砂之家助你一臂之力
重现曼生壶7种底款,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价值
陈曼生,以书法、诗词和紫砂工艺为一体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展现出精湛的手工艺,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从明代大彬开始,在壶身上刻下名字,紫砂艺术便与书画齐名,拥有了独特的款印风格和浓厚的文人气息。曼生留下的7种底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景。
阿曼陀室
源自梵文,“阿曼陀”意指众神聚会之所。这款表达了主人为宾客设立雅集之地,也反映了曼生的佛教信仰。
飞鸿延年
取自秦始皇时期筑建的鸿台观宇瓦上的“延年”两字。飞鸿代表长寿,而八个乳钉则象征北斗七星,这是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符号。
种榆仙馆
来源于诗人陈鸿寿题《树萱图》中的“种榆”,象征脱俗清雅。
桑连理馆
得名于发现的一株连理桑,被认为是吉祥之兆。这支流传至今,并成为紫砂壶中常见的一种设计元素。
香蘅
这是曼生的子女之一小曼陈宝善斋名,又称香蘅吟馆。这类壶往往具有极高价值,如百衲壶曾拍卖纪录超14万余元人民币。
陈鸿寿印
这是一种较少见的款式,是曼生的常用印章之一,用以标记他的书画作品或其他创作品。
定制款
此类壶直接根据订购者的要求铭刻相应文字,如增祥玉乳壶,其镌刻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地学功底又充满韵味。
通过这些底款,我们可以窥视到紫砂艺术如何融入人类文化,与书法、诗词等多样化艺术形式交织而成。在这份文人情愫中,紫砂更显其卓越,不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承载历史与智慧传递给后人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