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草堂藏中国书画

  • 主题送花
  • 2024年11月07日
  • 「一笑草堂」主人为香港建筑设计界得享硕望的木下一先生和夫人张婉笑女士,二人案牍外,嗜收藏,此季承主者美意,书画部分将释出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黄胄等多位名家杰构,以飨方家。其中傅抱石《镜泊飞泉》为六十年代初画家东北之行系列画作之一,所绘镜泊湖瀑布气势磅礴,山石以??散锋横扫,势挟风雷,为同系列中之佳作。另有潘天寿《菊酒》一帧,绘于1959年,为画家庆祝国庆十周年所作。设色造型充满拙趣

一笑草堂藏中国书画

「一笑草堂」主人为香港建筑设计界得享硕望的木下一先生和夫人张婉笑女士,二人案牍外,嗜收藏,此季承主者美意,书画部分将释出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黄胄等多位名家杰构,以飨方家。其中傅抱石《镜泊飞泉》为六十年代初画家东北之行系列画作之一,所绘镜泊湖瀑布气势磅礴,山石以??散锋横扫,势挟风雷,为同系列中之佳作。另有潘天寿《菊酒》一帧,绘于1959年,为画家庆祝国庆十周年所作。设色造型充满拙趣,又凝练老辣。此专场精品层出,多为“一笑堂主”苦心孤诣搜求所得,堪称难能。


1963年,张女士与木下先生设计作品──前香港希尔顿酒店

张婉笑女士早岁嗜古董珍玩,尝流连摩啰街搜罗奇珍异宝。后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就读室内设计,并邂逅读建筑的加籍日裔木下先生。藏主二人极具艺术天赋及敏锐的设计眼光,数十年于建筑设计业备受青睐。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女士的设计理念广获肯定,各大酒店及航空公司总部的室内设计皆出自其手,并荣获各项殊荣。至今,仍有不少行内设计杂志仍沿用其设计典范,证明其慧眼独具。


木下先生设计代表作——香港怡和大厦

一九八七年,木下先生率香港建筑师学会团队赴京,藏家伉俪因际缘结识了王世襄夫妇,相见格外投契,亦师亦友。日后即使事务繁忙,每每赴京,闲暇中必拜访王氏夫妇,私交甚笃。如今忆当初,张女士笑道:「王老先生跟我都是馋嘴之人,想当年我去拜访王老夫妇,一张价值非凡的黄花梨桌面上摆放着各种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他还在桌上煮拿手菜王家豆腐呢!」后经袁荃猷女士引荐,藏家主人又与启功先生等多位近现代书画大家交好。其西贡寓名为“一笑草堂”,即启老由二人名中各撷一字,谓人生适意畅快,尽在“一笑”之中。此季承主者美意,书画部分将释出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黄胄等多位名家杰构,以飨方家。


藏家夫妇与王世襄、袁荃猷夫妇合影


启功先生题赠藏家之「一笑草堂」


Lot 638
傅抱石 1904-1965
镜泊飞泉
甲辰(196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 抱石之作、甲辰所作
题识: 镜泊飞泉。甲辰立冬前二日,傅抱石
南京记。
78 × 123 cm,约8.6平尺
HKD: 6,000,000-8,000,000

一九五七年,自傅抱石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东欧写生,到“江苏国画工作团”走访六省之长途写生,再到一九六一年壮游东北三省,开启了他创作生涯的另一个“黄金八年”。此八年内,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风景名胜、圣地,令其对艺术创作感触良多。他以饱满的热情,不断自我调整,于晚年撷自然为题材,强化写生的重要性,给传统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九六一年六月至九月底,傅抱石连袂关山月及当地工作人员前往关东,进行将近四个月的写生之旅。此行共四千多里,先后游历长春、吉林、长白山、哈尔滨、牡丹江、沈阳、镜泊湖、大连等地。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北方山水极大地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忱和才情,一路画笔不辍。随着路迹,傅抱石于东北之行中留下写生及创作作品百幅。途中亦得以同艺术家友人们交流艺术创作心得,获益良多,曾自叹此行“兹游奇绝冠平生”。

傅抱石六十年代对于天池瀑布和镜泊湖的经营可谓佳作层出,于旅途之中已有此题材的作品,曾于其中一幅中题下“此情此景,我能忘之乎,我能不画乎”的字句。旅途后的数年,他不断揣摩,一再创作,张张或横、或竖不同尺寸的变体画,可见傅抱石对风景绝胜之境——镜泊湖的钟爱。


参考图:傅抱石 镜泊飞泉
设色纸本 45x117.5 cm 1961年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镜泊飞泉局部

此幅《镜泊飞泉》作于甲辰一九年,采横幅构图,生动再现三年前和友人驻足飞瀑之下的实景。画中八尺整张布局严谨,不失放逸率真,更显画家晚年画风浑厚沉稳的气质。只见飞泉由左上侧倾泻而下,注入右方牡丹江,阔大流急,气象雄浑也。泉水瀑布奔腾涌出,激打于背景的山石之上,磅礴宏大,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动容之景。

近处点景的画家和友人们隐约可见,于山川林木前或驻足或慨叹,却又与自然共生,人融入境。画法上,画家灵活运用各种皴法及渲染技巧,透过水、墨、笔的融合,运用涂、抹、扫、压等笔法,落笔沉稳,山树于笔下积染,和线、点、皴统一为面,并透过水墨渗化表达出山石经飞泉击打的氤氲气象。看似粗放无度,实则随心之间终于一体,令整幅画面气势博大,苍茫雄奇,可谓粗服乱头不掩高致精微。


Lot 629
黄胄 1925-1997

戊辰(1988年)作
镜心 水墨纸本
钤印: 黄胄之印
题识: 木下一先生雅正。戊辰初秋,黄胄。
来源: 本幅直接得自于画家本人。
118 × 249 cm,约26.5平尺
HKD: 600,000-800,000

上世纪八十年代,藏家曾赴北京亮马河参与酒店设计,期间因际缘结识黄胄先生,而后时有过从。本幅原本为画家应北京饭店之邀所作,后因藏家热衷此幅,即赠之,足见二人交情甚笃。本幅尺幅巨大,画中牛儿以线造型。看似单一的线条繁复,却没有多余一笔,条条果断、明确,又随心所欲。牛儿的结构准确而严谨,形象以单纯墨色勾勒,增强了线条的表现力,强烈而鲜明。流畅而疾速的阔笔纵横写意成了呼之欲出的大牛,生动极致,气度澎湃。


画家创作本幅中,与藏家合影


Lot 634
齐白石 1864-1957
红梅蝴蝶.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设色绢本
钤印: 白石翁、齐大
题识:
(一) 前唐人绝句二首。英贤夫人之属。八十八岁白石。
(二) 英贤夫人清正。八十八岁白石。
18.5 × 18.5 cm ,约0.3平尺
HKD: 300,000-500,000

本幅成于白石八十八岁之时,以行书录唐人绝句二首并绘梅蝶图赠之友人。书法尺幅虽小,却字字紧抓力、气、势等要脉,圆劲力强,写出凝重深厚的气概。白石老人布衣出身,作画题材多样,嗜取生活中心爱的所见之物入画,笔下瓜果草虫均经老人细致用功所绘,一派天真率性,趣味无穷。色彩之于传统写意画,只是辅助,但之于白石老人却发挥得淋漓尽致。草虫为白石老人的绝活,各类草虫姿态或抬头,或展翅,或收敛?都曾被老人记录在册。其用功之深以至对各类草虫熟稔于胸令人拍案叫绝。本幅绘蝶驻足梅花枝旁,巧妙结合工笔草虫和写意花卉的精髓,虽为传统题材却演绎地活泼可爱。只见树干顺势由右至左,用笔苍劲纵逸,几笔信手拈来,张弛有度。梅枝之上的梅花点点几朵,花瓣厚重结实,色彩浓烈,和墨色相融,艳而不俗。花与蝶相向,似乎互述衷肠,可谓此情此景无声胜有声。


Lot 635
齐白石 1864-1957
螃蟹
丁亥(1947年)作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 白石、甑屋
题识: 丁亥元旦画蟹,取蟹能横行天下。白石。
102.5 × 36 cm. 约3.3平尺
HKD: 300,000-500,000


Lot 636
潘天寿 1897-1971
菊酒
195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 阿寿、潘天寿印、寿
题识: 鞠酒。一九五九年秋作此以庆祝建国十周年国庆。寿。
来源: 香港1985年秋季拍卖会。
签条: 潘天寿菊酒。
65 × 45.5 cm ,约2.7平尺
HKD: 1,500,000-2,000,000

潘天寿于花卉小品之中喜作有强大生命力的花木,如山花、野草等。菊花雅致,具刚健凝练的品质,同时又多一份积极乐观。陶渊明有诗「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芬芳,坚贞秀美,盛开于万物萧疏的秋日,喻年高体健。菊酒延年,喻长寿、幸福、和吉祥。本幅作于一九五九年,为画家最多产成熟的十年之间,据题识为其写祝祖国建国十周年而作。以菊酒这一题材入画,流露出潘氏的质朴和真诚的祝愿。古人言「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潘天寿作画以人格为先,固他的画品也由人品之中而生。本幅为写祝题材,潘氏却以平淡真趣的菊酒入画,摒弃了富丽的题材,不计较画作是否取悦世俗。本幅布局奇险,与众不同。只见立体硕大的酒罐子偏右取势,菊花数丛以笔勾形,从容地绘于画面左方,似潺潺流水,为画面注入无限生趣。全幅色彩单纯而不单调,花叶墨色酣畅淋漓,层次丰富,和后景之酒杯相衬应,清丽动人。


Lot 637
潘天寿 1897-1971
炼丹台
1930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 阿寿、木鸡
题识: 葛岭炼丹台为葛洪炼丹处,稍下有炼丹井在焉。十九年深秋,懒头陀寿。
签条: 潘天寿葛岭炼丹台小轴。
34 × 34 cm, 约1.1平尺
HKD: 300,000-500,000

作为二十世纪延续传统的水墨画家,潘天寿强调民族意识,以复古为革新,务求以本国的文化精髓结合新的美学要素,达到突破传统,创新中国画的目的。潘天寿对画家个人风格的寻求有深刻的渴望,虽其早年受缶翁海派画风影响至深,却为摆脱其恩师的余荫而殚精竭虑。吴昌硕曾谓:“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气也。”

一九二八年后的十年,潘天寿任杭州艺专国画主任,教学之余,可息心探索自我风格。本幅作于一九三零年,写葛岭之炼丹台,为潘天寿早期作品中稀见之作。是时潘氏三十有余,并已定居杭州。葛岭位于杭州西湖畔,岭上之抱朴道院,灵秀别致,正殿、偏殿等院阁均为楼阁式建筑。院周围有炼丹台、炼丹井等古迹,炼丹之名是为记述东晋道士葛洪于此炼丹而得。

本幅构图布局规整,结构紧密,虽成画于潘氏早年,却颇具凝重朴厚之气息。全幅整体以“势”为要,仅方寸天地,仍不失潘氏恢宏的力量感和挺俏的奇险之气。画家充分利用空间布景,于细微处尤见用心。只见整幅上矗亭台楼阁,近景设层叠石阶,密树草木,有疏密,有高低,错落有致。令画面丰富之余又不失古雅之意,宁静又灵动,极具禅意出尘的意境。

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 地点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5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