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藏珍之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览析
“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
清华大学藏有一轴清乾隆朝的内府巨制“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吸引了无数人的瞩目与惊叹。此作整体幅面阔大恢弘,人物惟妙惟肖,配色丰富绚烂,工艺登峰造极,是清乾隆朝“技”与“艺”的完美融合。
画心部分从上至下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织金“无量寿尊佛”五字及五彩祥云与日月所构成。中间的祥云样式呈蝙蝠状,托举起“无量寿尊佛”字样,“无量寿尊佛”指“寿无量”的诸尊佛,取“福寿与天齐”。画面的左上方一朵祥云高捧一圆日,其内饰有红天流云,苍石草叶、回栏花窗,右方树木繁茂,背后楼阁高耸,中有健硕的三足金鸡昂首啼鸣,生动细腻地勾勒出日宫的一隅。画面的右上方一朵祥云高捧一圆月,其内饰有黄天白云,楼阁回栏;左边一棵桂树高耸入云霄,苍丛点点;中有一通体雪白,双目红亮的玉兔呈站立状,持杵臼捣药。第二部分则是由左右各自的供养飞天及彩色华盖构成,供养飞天人身鸟羽,身披彩色飘带,呈跪飞遨游之姿,头簪鲜花,神态各异,其手捧的供品应是依据佛教的八供养转化而来,有“饮水、浴水、花、香、灯、涂香、食、乐”,代表“色、声、香、味、触”。两组供养飞仙的中央及主尊的上方是一顶以祥云璎珞装饰的彩色华盖。画面的第三部分则是画面的主体部分,塑造出竖三世佛。三尊佛均慈悲肃穆,法相金身,着通肩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宝座之上。主尊释迦摩尼佛的前方站立着他的两位,年轻的阿难尊者和年长的迦叶尊者。画面的第四部分为十八罗汉及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左右各九,寓意“长久”。人物眉目塑造栩栩如生,衣纹褶皱生动流畅,呈现出高超细腻的织造水准。有手捧宝塔的苏频陀、白眉长飘的阿氏多、手捧小狮的罗弗多、手握芭蕉扇的伐那婆斯等,其中有位身着红袍,头戴斗笠,神情恭敬肃穆的戴笠罗汉为乾隆帝本人。四大天王左右各二,左边一组为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右边一组为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天王们身着庄严甲胄,圆目怒睁,各持法器,以护持四洲。在十八罗汉与四大天王的中间,织造有一团如意彩云,托举一青色大花盆,内饰一大束宝相莲,第五部分由五彩祥云与立水纹构成,取“福山寿海,连绵不断”。画钤有九方印章,红日右上方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弥勒佛宝座的五彩祥云旁钤“秘殿珠林”朱文方印。弥勒佛莲花宝座底旁钤有“乾”“隆”连珠朱文印,此二印为阳文印,上圆下方,圆印三横,是为“乾”,方印为“隆”,合为“乾隆”,也暗含“天圆地方”。燃灯佛五彩祥云莲花座旁钤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朱文印,“静挹古香”“莲华室”朱文印则以上下钤印的方式,置于左边十八罗汉之旁。其中“静挹古香”当为殿座章,位于北海公园琼岛西麓的悦心殿西间内,在乾隆时曾挂有“静挹古香”之匾,当为旧时贮藏之所。
画面的缘边纹样看似为装裱,实乃采用定位布局的方式通织而成,使用了宣和裱样式。宣和裱产生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故名。因要加长画面,故适合扁形或方形的画心。清华大学所藏“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上方置有天杆、轴头,天头中间饰有两条惊燕带,惊燕最初指的是在天头上缝缀的两条丝绦,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轻轻摆动,用以驱赶停落在画上的鸟兽或者蝇虫,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元素,不再具备驱虫功效。此处便是作装饰之用,惊燕主体由六字箴言及六团婆娑花构成,天头部分则以深蓝、浅蓝共同作用提织出遍地团婆娑花纹样做铺地。上、下、左右隔界则以彩织图婆娑花做连缀状装饰,形成“锦上添花,连绵不断”之态。地头部分的装饰与天头部分同。画面左右距的部分由古铜色织物做边,用于画面缘边部分的加固,延缓缘边磨损。清宫中织绣的唐卡多数由正殿画底稿,交由南边进行织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此幅“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可知其缘边装饰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稀世奇珍“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相同,而这幅作品是由苏州织造制作而成。
清宫唐卡的绘制主要是由中正殿和造办处这两个机构完成的,其制作过程必须有参与。通常先由中正殿起稿后恭请御览,再根据圣谕修正后定稿,待装裱完成后还需再交回中正殿,进行开光、庆赞等活动,对于重要唐卡,还需祈请如章嘉呼图克图这样的大来完成神圣庄严的仪式。“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据传是乾隆帝为母庆寿所制,当年应采用了织锦、缂丝、刺绣三种工艺。现在同类主题的实物作品还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旧藏清华,1959年调拨至中国历史博物馆)。颐和园藏“无量寿尊佛”缂丝图轴,根据记载此作在每月十五都会被悬挂在五方阁建筑群的佛龛之内,用来祈求国泰民安。在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万法归一殿中还悬有一巨幅“无量寿尊佛”刺绣图轴,据说是根据日本关野贞、竹岛卓一著的热河影集与解说中的老照片为依据,于上世纪80年代复织悬挂此处。可见,此类巨幅图轴旧时当是被悬挂在如万法归一殿此类皇家佛教殿宇中。同时,此类重要的巨制唐卡,当都是由著名如章嘉呼图克图这样的大完成的开光仪式。
此作一度被认为是缂丝技法,实则为织锦技法。其组织质地为三枚经斜纹地,起三枚纬斜纹花的结构,以石青色为地纬,显花彩色绒纬和捻金线做长抛梭。彩色绒纬线分段换梭,色彩多达二十种。有深、中、浅色阶的蓝色、绿色、棕色、红色、,并采用了白、米白、米黄、粉色及圆金线,其中双股赤圆金线用来表现人物的肌肤,彩色绒纬线及单股金线用来表现人物的衣纹及亭台楼阁、祥云花篮等部分,在显花时候会加丝点固结,人物衣纹、界台、花篮等处,在周边用较细的墨绿色丝线勾边,用以加固图案,增添稳固性。经过对天头部分的分析可知,其组织质地为典型的唐代纬锦结构,花地组织相同,由二组经线和三组纬线交织而成,其中一组接结经呈二分之一斜纹,这与宋锦中的接结经相匹配,而另一组“夹经”在宋锦结构中起地经作用。宋锦是在唐锦的结构上发展变化而来,两者的确可相融通,但共用作用于同一织锦,极其罕见;这幅作品在织造工艺也与云锦中的妆花抹梭技法相同。
“无量寿尊佛”织锦图轴是清乾隆朝的内府巨制,凝聚着清朝最辉煌的历史岁月,呈现出清朝最精湛的织造工艺,为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添加了浓烈绚烂的一笔。即便历经跌宕起伏,饱受岁月风霜,也依旧留存着往日光辉,为我们诉说着那段岁月的故事,呈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织绣的璀璨。
(作者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