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杰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 主题送花
  • 2025年01月09日
  • 菌丝文化艺术一直很活跃,前有第24届北京“图博会”——《独立成册》的图书策展活动,近有“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这与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少杰一直秉承关注、扶持、奖掖文化艺术的态度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再次找林少杰先生聊聊。 林少杰先生 记者:林先生好!现在已经是年终岁末了

林少杰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菌丝文化艺术一直很活跃,前有第24届北京“图博会”——《独立成册》的图书策展活动,近有“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这与香港菌丝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少杰一直秉承关注、扶持、奖掖文化艺术的态度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再次找林少杰先生聊聊。


林少杰先生

记者:林先生好!现在已经是年终岁末了,这一年来,菌丝文化艺术在艺术界的热度依然不减,请林先生回顾介绍一下,这一年来菌丝文化艺术基金投入文化艺术事业都做了哪些工作。

林:感谢媒体的关心。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艺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方针,组织策划了“艺术家大撤把·带走黑桥”、“花家地·艺术博览会”、“来自花家地的艺术外卖”、Individual项目系列实验艺术活动和“《相马记》”等策展活动;以生活美学为导向,推出了内容优质的公众号——菌丝ART;组建了菌丝影像视频团队,可以为其他艺术机构、艺术家提供视频制作服务;我们还在央美北门开办了“菌丝艺术空间——文创艺术品”体验店,并可以为央美师生提供艺术活动场所;我们还举办了“艺术家深夜食堂”——将美食、艺术、对话相结合,尝试以直播的形式将大众拉进来;同时,我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力所能及地做些实事,为此我们参加了第24届北京“图博会”——《独立成册》的图书策展活动;举办了“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

记者:从贵公司这一年来一系列的动作看,成绩丰硕,内容丰富而实在,而且非常接地气,比如“放进安徒生的笔筒”的活动,都被艺术圈刷屏了。请您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情况。

林:首先我要诚挚感谢参与这次活动的文化界、艺术界、新闻媒体的人士,大家都为社会群体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自闭症儿童都伸出了温暖的援手。

社会公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次活动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首先,“笔筒”的义卖是艺术家无偿捐赠的艺术作品,其次,购买“笔筒”的买家在收获惊喜的同时还参与了公益,无形中,号召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这次活动号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艺术家、作家、诗人以及音乐人参与公益,“放进安徒生的笔筒”——艺术品(装在笔筒里)统一标价义卖,售卖所得全款捐赠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自闭症儿童救助基金,该款项将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放进安徒生的笔筒”,是把艺术博览会变成了安徒生童话般的游戏,变成是一个暖心的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发布会

记者:参与活动的艺术家有好多是文化艺术界的大腕儿,他们的作品价值可能是标价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您在号召他们参与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林:如你所说,此次活动征集的作品价值有的比标价要高很多,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文化艺术界的许多着名人士以及从业人员,都是一群至纯至善之人,怀揣着一颗炙热的公益之心,得知我们在组织这场公益活动时,都主动积极参与了进来,有的是艺术家们自发地口口相传的,带动了更多的艺术家加入进来。比如艺术家徐冰、苏新平、王华祥、栗宪庭、西川、肖全、贾樟柯、林跃平、吕澎、张树明、张诠、范舟、李飒、蔡景东、张秋桔,高亚强,沈培森,蒋孟福等等,他们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记者:这真是一次呼应面很广的一次有益活动,也是艺术家们对菌丝艺术基金大力扶持艺术的回馈,说明了菌丝艺术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肯定,如今又成立了菌丝艺术新青年艺术沙龙,这与您关注艺术生活有关吗?

林:目前艺术界的这种现象依然很明显,就是圈内与圈外界限清晰,圈内的人很难走出去,圈外的人也很难走进来。艺术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美化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因此我们不断在尝试探索新的形式,“菌丝艺术空间——文创艺术品”体验店,就是我们诸多尝试中的一项。


菌丝艺术空间一文创艺术品体验店

记者:这个空间,您想怎样发挥它的作用呢?

林:菌丝艺术新青年艺术沙龙将会在此空间安排更多的艺术体验活动,让更多的是大众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央美师生作品的小型展览;民谣演出,新专辑的发布;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的讲座;新书发布会和作者交流会;文化主题对话。此外,之前的Individual项目也将转至该空间举办,将转化为橱窗项目,邀请不同的艺术家进行作品陈列展示,比如徐冰老师的“地书”立体书就曾在橱窗项目中展出。现在正在展示的就有陈丹青老师的签名书籍。

记者:我很好奇,您怎么会想到做与艺术有关的直播活动呢?

林:对很多人来说,艺术仿佛很遥远,很多人选择敬而远之。我们就是要“将艺术蔓延到生活”,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将艺术潜移默化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生活中来。在“艺术家深夜食”直播活动中,邀请了艺术家、文学家、影视名人、网红,共同探讨大家关注的艺术、人文、教育等问题,我想,要让大众参与到艺术中来,就需要更多的空间和窗口,为大家提供更多切身体验的机会。

记者:这个理念很合时宜,需要有很好的形式让大家便于参与进来。菌丝艺术基金在今年的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表现也十分亮眼,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林:这里要特别感谢主办方的支持。菌丝艺术新青年艺术沙龙为了把“艺术蔓延到书籍”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W4馆中设置了3个大展位:《独立成册》、《书塔计划》、《李飒冷眼看世界》,展出效果是非常好的。

(《独立成册》、《书塔计划》、《李飒冷眼看世界》活动现场)

《独立成册》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40余家艺术机构、画廊,如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站台中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民生美术馆,OCAT,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等,以及40多位独立艺术家提供的500多册艺术书籍,可以说是国内艺术出版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聚会。《李飒冷眼看世界》由装置作品、墙面招贴、摄影作品墙组成,由李飒艺术家现场签售,配备展览讲解员,为前来体验的观众讲解当代艺术的同时,也为艺术走进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也增强了受众的艺术体验。《书塔计划》是由摄影师潘溪等人发起,菌丝艺术作为协办方力推的一个公益项目,旨在倡导全民阅读,这也是我们现在努力推进公益项目的尝试之一。

记者:当时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三合一”的艺术图书、艺术读物、体验阅读的活动呢?

林: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件事,一方面是希望对国内艺术书籍做一个整理,集中呈现当代艺术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难得珍贵的艺术出版物,大多数都是各个机构自己收藏的,并非都能买到,是一次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所以我们认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是很有意义都事。

记者:2018,即将到来,您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规划?

林: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把艺术家、艺术市场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也将积极开展研发,跟上时代的步伐。

记者手记:

在访谈林少杰董事长时,我很纳闷,一年来,菌丝艺术基金所做的工作似乎都是“花钱”而不“挣钱”的买卖,为此,我请教了其中的缘由,董事长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他说,凡事要有“舍得”的精神,你必须要先“舍”,至于“得”就随缘了,不可强求。我似乎明白了董事长把“舍得随缘”作为自己的人生理念的原因了。在这个时代,需要有更多“舍得”精神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才能感受到人间温暖和社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