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藏宋代泥塑井神像简美陶瓷画图片对偶古韵永存艺术传承
在镇江博物馆中,展出了一对精美的宋代泥塑井神像。这些雕像高19.5厘米和20.5厘米,分别坐落于两个相对的砖砌壁龛内。这两尊神像是从镇江市大市口的一座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肩负着监守井泉的职责。每一尊井神都有弯曲的眉眼和满足而自信的笑容,它们穿着宽袖长袍,并且腰束带状立于涌泉状座上。一尊井神手持一枝花,一臂抬起,一臂下垂;另一尊则双臂高举,上方缺少的手部细节与其余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它捕捉到了宋代人们生活的情趣与艺术风格。
这对泥塑井神与流行时期的人物造型,如“寒山”、“拾得”,非常相似。这两人是唐代著名的大师,他们共同生活在天台山上的一个寺庙里,被认为是好朋友。在民间传说中,这两位修行者被誉为“和合二仙”,常常被描绘成嬉戏男童形象,其中一人拿圆盒,一人拿荷花。专家研究表明,他们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而在宋元时期他们的人物形象也广泛存在于文人画作中。
通过比较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的元代作品《寒山拾得图》,我们可以看出人物形象中的相似性,即一人披发,一人双髻,其外观与泥塑井神十分接近。此外,深圳望野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金代并肩人物红绿彩瓷塑,这件作品的人物发式、诙谐表情也与泥塑井神很相似,但区别在于宋代泥塑沿用了汉族传统右衽衣饰,而金代彩瓷则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左衽服饰。
从这些雕像制作技术来看,与镇江五条街小学附近曾经存在的一个宋、元时期的手工作坊相同,当地工匠可能是在那里创作出了这些作品。宋代镇江地区的泥塑艺术发展颇具规模,不仅反映了当地民间工艺水平,也成为当时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