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城市雕塑黄河母亲在自然景观中不断复制流传

  • 主题送花
  • 2025年02月13日
  • 7年前,一场关于《黄河母亲》雕塑的侵权案件曾引起广泛关注,雕塑作者何鄂愤然打赢了这场官司,并且仿制的雕像被销毁。然而,奇怪的是,在7年后的今天,山东滨州和山西大宁两地又出现了两座“山寨版”的《黄河母亲》。近日,何鄂愤而要与两地侵权者打官司。 城市文化趋同、缺失个性的问题在这里显露无遗。在2009年的年底,她从网上看到山东省滨州市渤海十八路建成了一个比兰州正版《黄河母亲》还要大的雕塑。而后

世界著名城市雕塑黄河母亲在自然景观中不断复制流传

7年前,一场关于《黄河母亲》雕塑的侵权案件曾引起广泛关注,雕塑作者何鄂愤然打赢了这场官司,并且仿制的雕像被销毁。然而,奇怪的是,在7年后的今天,山东滨州和山西大宁两地又出现了两座“山寨版”的《黄河母亲》。近日,何鄂愤而要与两地侵权者打官司。

城市文化趋同、缺失个性的问题在这里显露无遗。在2009年的年底,她从网上看到山东省滨州市渤海十八路建成了一个比兰州正版《黄河母亲》还要大的雕塑。而后,她在山西省大宁县南山公园也发现了另一座类似的雕塑。这两处仿制品的造型均是由母亲和一男婴构成,而这个造型与原作如出一辙。然而,这些仿制品是在没有取得原作者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制作的,因此明显属于侵权之作。

作为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黄河母亲》于1986年在兰州建成,并于1987年获“全国首届城雕优秀奖”,今年4月,又获得了“新中国城市雕像建设成就奖”。何鄂认为,如同其他城市的标志一样,《黄河母亲》的唯一性就是其最突出的个性特征之一。

这次事件不仅反映出城市文化趋同的问题,也暴露出了法律保护薄弱的一面。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著作权维权办公室主任朱凡看来,当今有关城市雕塑方案的认可缺少基本法律环节,而政府部门对此类公益项目往往有着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即认为这些作品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创作,不需要营利,但这种态度恰恰体现出了对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此外,此类盗版和侵权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潘鹤为深圳创作的《开荒牛》,早已遍布国内各地。一件作品在多个地方同时出现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人甚至专门从事这样的工作。此外,大宁县派出一行人员前往兰州向何鄂致歉并提出解决设计费要求,但何鄂坚持认为,这不是通过道歉和赔偿可以解决的问题。她提出的诉讼请求中第一条就是拆除那些盗版式《黄河母女》的复制品。

尽管某些建筑风格带来的“城市病”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保护每一个独特的地方文化,但是对于市民来说,即使是精巧细腻的地砖艺术,也不会提升我们生活环境的心灵价值,更不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美感或魅力。此外,对于吴为山这样的艺术家来说,无论模仿得再好,都无法取代真正创新和创意所带来的独到之处。他强调,每一个城都有其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定位,而成功的地理标志必须强调这一点,同时展现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照搬他人的模式。

据统计,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期间,中国660个城市共托起大小球将近100万个,其中许多都是重复无聊,没有任何独特性,只不过是满足当地居民眼中的构造物存在而已。这不仅浪费大量财力、物力,还占用了人民时间空间。此时,我们是否能继续保持这种做法?或者我们应该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都市景观,使它们更加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