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嵌瓷艺术中国近现代陶瓷的璀璨篇章

  • 主题送花
  • 2025年02月12日
  • 嵌瓷艺术:潮汕地区的建筑装饰奇迹 在中国南方的潮汕地区,存在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手法,被称为嵌瓷,也叫做“聚饶”或“扣饶”,而在其他地方则被称作“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利用各种颜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通过剪取、敲制等步骤,将其变形成所需表现的图案或对象,然后将这些瓷片镶嵌到建筑物上,以达到装饰效果。 这种工艺多用于祠堂、庙宇及民居中的屋顶装饰,如四点金和下山虎等部位。重点应用于建筑正脊头

潮汕嵌瓷艺术中国近现代陶瓷的璀璨篇章

嵌瓷艺术:潮汕地区的建筑装饰奇迹

在中国南方的潮汕地区,存在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手法,被称为嵌瓷,也叫做“聚饶”或“扣饶”,而在其他地方则被称作“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利用各种颜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通过剪取、敲制等步骤,将其变形成所需表现的图案或对象,然后将这些瓷片镶嵌到建筑物上,以达到装饰效果。

这种工艺多用于祠堂、庙宇及民居中的屋顶装饰,如四点金和下山虎等部位。重点应用于建筑正脊头、脊背、脊侧以及垂脊厝头脚和山花等部分,以点状和条带状分布。潮汕地区的嵌瓷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瓷、半浮瓷和主体嵌瓷。

平瓷是通过草根灰打底,再用佛青画轮廓,并用有色彩的地砖进行平面图形设计,最终施以糖灰粘接。无地砖处使用二白灰覆盖并加彩色涂抹,使之与周围背景融为一体,显得整洁明快且不突兀。

半浮瓷制作过程中,用草根灰打底,再用佛青画轮廓,然后塑造花鸟人物等图案,使其浮在坯上。在白干后适时染色,再对坯体进行糖灰贴置地砖完成浮雕造型。最后,在完整模型上再次施以糖灰粘接彩色地砖至完毕。

主体嵌瓷则是首先使用瓦片及材料构建骨架,在墙面或屋顶上的指定位置塑出模具。然后,用草根灰加糖灰制作出模具,并在干燥过程中逐渐粘贴进去剩余空隙内放入小碎片地砖,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人物画像或者纹理图案。

整个工艺流程包括塑坯(制备基材)、剪饶(切割地砖)、贴饶(粘附地砖)以及微调调整步骤。而细致部位如人物脸部手脚,则采用泥塑技术,而身体部分衣着则采用拼贴的地砖技巧来呈现,一气呵成,不允许任何休息间断。如果时间太久,泥土会过于干燥导致颜料难以渗透,或过湿影响颜料吸收均存问题。此外,由于废旧产品不足,有些匠人开始使用成品的地窑烧出的废弃陶器作为材料进行创作,而不是仅限于专门烧制出来的一次性废品。

嵌缀艺术内容丰富多样,从吉祥如意到忠孝节义故事,以及戏剧历史故事神话人物故事及吉祥花果纹样的主题都广泛涵盖。这使得每一处公共建筑,如琳宫梵宇祠堂书院楼堂馆榭,都展现出匠人的巧夺天工之美,同时耐风化的特性使得许多古老作品经历百年风霜依然保持着鲜亮丽泽,让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