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之火塑紫砂壶生砂与熟砂辨其妙
紫砂工艺的精妙之处在于烧制过程,尤其是掇罐的削理与窑火的控制。掇罐出窑后需重新拼合,即“削掇”,开裂处用竹篾箍扎、紫砂泥补缝,再用收缩小的白土糊合,以防透漏,免得窑烧时明火入内导致茶壶变色成次品。
装坯件时要尽量填满,以节省“窑清费”。因此,壶坯中常嵌入玩偶雕塑或其他物品。这些工作在厂房内完成,然后将它们挑到龙窑中装窑。在龙窑中,每个掇罐都需要高水平叠放,形成2.6米高的结构,要求完美无缺,不得有一丝倾斜。烧至1 180度,如有倾斜整个臼可能倒掉损坏,还会影响旁边和前后部分。
烧成后,用黄沙封锁两侧,然后再开窑取出成品,并根据质量分等级销售。每个私家所有的窑座通常由多位大小工人共同使用,其中实力较大的掌握几甲,小户也有二人一甲共享。此外,由抽签决定上下排次,从下而上轮流使用。
不同位置的龙窑温度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差异,最好的部位位于第四户口向上的十八甲,其次是中段,而下段则较差,再往下的八甲更容易出现次品,但费用相对便宜。在中段,每一个鳞眼中的二皮分别称为“明堵”、“起皮”和“暗堵”,其中最好的是七八只掇罐所在位置;两旁及底部则易产生次品。
只有拥有优质位置的大型工人团队才能够生产高档紫砂壶,并且必须特别注意温控条件才能成功。这项传统技艺自1955年景立紫砂合作社至今,一直沿用不变,只是在1957年搬迁至新址并改造了燃料来源以适应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