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嵌瓷艺术陶艺传承的璀璨篇章

  • 主题送花
  • 2025年02月12日
  • 嵌瓷艺术:潮汕的釉下彩技艺简介 在广东潮汕地区,嵌瓷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手法,也被称作“聚饶”或“扣饶”,而在中国其他地区则称之为“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通过精心挑选各种颜色的小巧釉下彩瓷片,并将它们剪切成所需形状后,以敲击方式打磨,使其成为建筑物上镶嵌装饰的一部分。这种工艺主要用于祠堂、庙宇以及民居的屋顶装饰,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点状和条带状分布于建筑正脊、脊背、脊侧

潮汕嵌瓷艺术陶艺传承的璀璨篇章

嵌瓷艺术:潮汕的釉下彩技艺简介

在广东潮汕地区,嵌瓷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手法,也被称作“聚饶”或“扣饶”,而在中国其他地区则称之为“剪黏”。这项工艺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通过精心挑选各种颜色的小巧釉下彩瓷片,并将它们剪切成所需形状后,以敲击方式打磨,使其成为建筑物上镶嵌装饰的一部分。这种工艺主要用于祠堂、庙宇以及民居的屋顶装饰,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点状和条带状分布于建筑正脊、脊背、脊侧、垂脊厝头脚以及山花上的图案。

潮汕的嵌瓷工艺分为三大类:平瓷、半浮瓷和主体嵌瓷。平瓷是指使用草根灰打底,再用佛青绘制轮廓,然后利用有色小巧釉下彩片进行图形搭配,这些拼贴后的图形与背景一致,看起来整洁明快。此外,还会用二白灰覆盖无丝网区域并施以彩色,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协调。

半浮瓷制作过程中,首先也是以草根灰打底,用佛青画出轮廓,然后再塑造出花鸟人物等造型,让这些图案显得更加立体。随后,将大白灰涂抹到坯身空白处,并根据白干程度适时染上色彩。在此基础上,再用糖水粘接上彩色小巧釉下彩片,从而完成浮雕样式的作品。

最后,有着更高难度的是主体嵌瓷技术。这项技术需要先在屋顶或墙面等位置塑造骨架结构,再利用草根灰加糖水制造出模型,在干燥过程中,用糖水粘贴上有色的小巧釉下彩片。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处理,每个部分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能呈现出完美无瑕的效果。

从制作步骤来看,首先是塑坯阶段,将材料按预定的模板进行塑形;接着是剪饶阶段,即将已准备好的材料按照需求剪裁成相应大小;然后是贴饶阶段,将修剪好的材料按照一定顺序粘贴到设计好的位置;最后,是微调阶段,对整个作品进行细微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其中,最复杂且精细的地方就是对人脸手脚部位使用泥土模仿,而身体及服饰则采用小巧釉下彩片表现,这要求匠人必须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没有间断。如果泥土干了,则颜色无法入皮,如果太湿,则也无法接受颜料。而早期,这些余料都是从陶器窑炉烧出的废品经过加工后才被用于装饰,现在则多数选择成品陶器作为源材,通过精心切割得到所需大小和形状的小巧釉下彩片用于镶嵌艺术创作.

这项传统工艺不仅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内容,如吉祥如意图案、中性的故事类别,以及神话人物故事,但同时也融入了儒家思想,比如忠孝节义等概念,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

由于耐风化性能极强,小巧釉下彩古建至今仍然保持着鲜艳夺目的颜色,无论是在琳宫梵宇祠堂书院楼堂馆榭还是公共建筑,其屋顶常常采用这一独特的手法来增添豪华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