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拍出来的艺术品紫砂的常用方法有多种犹如手中的笔随意挥洒每一滴墨水都蕴含着艺术家的灵魂
紫砂壶,从泥土中“打”出艺术
在南京工艺美术大师朱江龙的个人陶艺工作室,一个故事正在发生。15年前,他从宜兴购买了几十吨紫砂泥,一直珍惜着它们,如今终于有机会将这些宝贵的材料变成一把精美的紫砂壶。这是一个关于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结合的小小传奇。
朱江龙先取出一块砖头模样的泥块,这些泥料是他存放在当地的遗留物品。他笑着说:“这批泥料非常珍贵,因为现在开采出的紫砂质量已经不如从前。”然后,他用各种工具切割和拍打,将三块泥料分别制成了壶底、壶身周边和盖子。
整个制作过程都采用了古老而独特的“拍打法”。朱江龙自豪地说:“真正的一把紫砂壶,是‘拍’出来的。”这种传统技艺在现时代已不多见,市面上许多壶都是通过浇模制造,缺乏创造性。
在制作过程中,朱江龙还向本报读者详细解释了如何鉴赏紫砂壶。他强调,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选择高质量且符合传统工艺标准的地球原料;第二是在造型上寻求比例协调,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简约或复杂设计。
南京地区虽然不是最擅长玩弄紫砂文化的地方,但近年来却逐渐兴起。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对于泡茶、品味生活的心理需求也愈发明显。因此,即便市场经历了起伏,也有迹象显示它正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对于那些想要投资收藏紫砂壶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价值所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收藏家指出,要考虑四个方面:首先是“泥”,即使用纯正宜兴紫沙土;其次是“形”,追求古朴传统或独具匠心之作;再次是“工”,考察是否严格遵循古代技术手法;最后是“款”,评估题词、书画以及印刻等装饰元素是否真实可靠。
然而,有关款识的问题尤为棘手。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会通过表面的改动,使得外观看起来像极了一件历史悠久或者名家的作品。而实际上,只有掌握胎土与做工辨认才能避免仅凭款识被误导。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舞台上,不同类型的人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他们共同编织出的故事,将永远成为文化与艺术之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