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国家级工艺师的自然之韵透雕工艺在紫砂之家
我曾经见过许多紫砂壶,它们因为镂空的造型而显得格外精致脱俗,让人一看就心动。那么,这些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透雕是一种高超的雕塑技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在浮雕基础上,通常会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是单面雕,有的是双面雕,边框周围称作“镂空花板”;另一种则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也被称为凹雕、镂空雕或浮凹。这样的工艺让紫砂壶更加精美绝伦。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卓越的透雕技艺,就像那些战国至两汉时期精湛地镂刻玉器一样,不仅巧夺天工,而且令人叹为观止。唐代中期出现了鎏金银香球,透明度极佳,上面的纹理如同鬼斧神工一般。而清代乾隆时期,无论是象牙、木材、松石还是竹子和犀角,都有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使人赞不绝口。不过,在宜兴紫砂壶领域,却鲜少见到使用透雕技术;可能是因为紫砂泥多用于捏制茶壶,如果四周全部镂空,那么实用性将大打折扣,只剩下装饰意义。
到了明代正德与万历年间,紫砂壶开始注重千变万化的造型和火候水色。在素身型号上,更强调细滑光润,而烧结技术完善,则能呈现出柔腻且光泽如宝石般闪耀。如果在整个壶身上进行全面的透雾工艺,那么它难以展现出宜兴紫砂泥独特之处。
近现代,有些制作者尝试了一手制作具有透露特色的紫砂茶壶,如附图中的竹叶纹式茶壶,全身都采用了透露技术,但依然可供泡茶。这是因为在内层设有一块小巧的手捏出的“壶胆”,四周则保持素体状态,为外部设计增添了一份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方便观赏内外结合之妙处。此外,还有些只在盖子上进行简单的心形或其他图案设计,并且盖子的内部构建成双层结构,以保证密封效果,同时保留了艺术性的表达空间。这些设计既巧妙又充满智慧,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