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画之争中美协网站纷飞的笔触何以定音
影画之争:尘埃何难落定
在5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个重要判决,涉及摄影家薛华克与油画家燕娅娅之间的“影画之争”。这起案件自2009年以来,便在美术界和摄影界引发了强烈的讨论和反响。原告薛华克指控被告燕娅娅侵犯其肖像权,因为他认为燕娅娅创作的5幅油画是基于他的摄影作品而绘制。
经过多年的法律斗争,包括管辖异议等问题,最终案件由杭州移送至北京审理。2011年11月,一审判决驳回了薛华克的起诉,对于其他7幅作品则未做出裁定。随后,在2012年2月14日,朝阳区法院举行了一场专家研讨会,以便参考专家的意见并作出更为合理的判决。
然而,这一事件并没有轻易结束。在这样的长时间准备下,一审判决仍然无法让双方都感到满意。这表明,“影画之争”的复杂性远不止一个简单的事实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艺术创造、灵感来源以及版权保护边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对艺术生命底线的一次捍卫。
对于这一案件,苏志甫法官表示:“事实上是有分歧的。” 原告主张被告是在他的摄影作品基础上创作;但被告则坚称这些油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法院首先确定事实,即是否存在从原告照片直接借鉴现象,但由于艺术对象相对固定,以及两人的友情和共同经历,这个事实变得异常棘手。
燕娅娅解释说:“通过外在的事情来描绘内心,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只是借鉴了一些细节。我跟塔吉克人生活在一起,我们所有动作都是我设计的。”
此外,被告律师张闻起也指出,对于法院认定5幅作品侵权而未支持销毁请求,使得侵权者获利,同时要求赔礼道歉也未得到支持。他认为,“司法当中需要不断总结,加强对摄影家作品保护力度”。
从古至今,临摹一直是学习绘画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提高艺术水平,并锻炼感知能力。但临摹也是双刃剑。在现代社会,当独创和创新成为第一要义时,此类行为如何平衡个人经验与公众期望,是一个持续的问题。此案中,不仅仅展现了两个人的较量,更体现了他们对于艺术生命底线的一种追求。而正因为如此,这场“影片之争”仍然继续进行着,没有最终结果,只有不断探索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