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紫砂名家秘制之火温度控烧制的艺术传承
(1)常温至200℃,紫砂坯体脱水阶段,这一过程需缓慢、均匀升温,以排除坯体内的结合水。我们知道100℃为水的沸点,当窑温达到105℃时,坯体内大量水分开始蒸发。在这一关键时刻,应保持30分钟稳定的105℃温度,以确保完全脱水,防止坯体开裂或炸裂。正是这样的细致控制,使得紫砂艺术品在其诞生之初就展现出坚韧与美丽。
(2)200℃至500℃,是紫砂坯体释放结晶水的重要阶段。这种结晶水不同于泥料中的结合水,它必须在450-500°C时才能从高岭土中分解。这段时间里,只需平稳、正常升温即可完成任务。
(3)500-600°C,是石英晶型转变的敏感时刻。当石英在573°C下发生变化,其体积增加0.84%,而紫砂泥料含有大量SiO₂成分,更是特别需要谨慎处理。此段时间虽短,但如果不当操作,将可能导致开裂。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保证窑内温度的一致性和减少温差,为后续烧制打下坚实基础。
(4)600-1050°C,是氧化分解的关键期,在此过程中碳酸盐得到分解,而氧化铁、氧化锰等着色氧化物开始显现本色。
(5)1050-1200°C,为烧结阶段,即紫泥温度达到,此时还需维持一定时间以减少上下部位之间的大热差异。当两端温度接近,可以停止加热并关闭烧嘴门户,让火焰渐渐熄灭。
(6)1200-700°C,是急冷阶段。在这个状态下,产品仍处于半熔融状态,可以快速急冷以免开裂。这样做既能缩短整个工艺周期提高效率,又能使产品表面光泽度更佳,使茶壶中的茶汤颜色更加鲜明。
(7)700-400°C,为缓慢冷却环节,这个步骤尤其重要,因为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挑战:573摄氏度是石英晶型转换点,一旦不恰当地进行过快冷却,那些精心塑造出的作品将会因为内部压力爆炸般地破碎,因此,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让窑炉缓慢而均匀地降低温度,以保护这些珍贵之物免受损害,并确保它们能够完好无损地迎接新时代。
(8)最后,从400摄氏度降至90摄氏度为止,无论是否急速,都不会对产品造成进一步负面影响。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期待的结束,一切都交由自然来决定,每一次制作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