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如何解读中国画中的抽象意境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对于赵巍来说,抽象画的世界就像一片未知的海洋,他必须学会如何在其中航行。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他最初对这些作品可能感到困惑,就像是乡村妇女购买窗帘或画布时,她们通常只根据个人审美和文化背景进行选择,而非专业知识。她们可能会被某块布料或图案所吸引,但无法解读其中的艺术原理。
然而,赵巍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表面的感受上。他通过观察、思考和感悟,试图了解背后的意义。这就是他开始阅读抽象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看,而后逐渐尝试去理解其深层含义。
赵巍发现,“美”实际上存在于形式之中,而非内容,“美”有着无形的影响力。眼见、耳听、细嗅的抽象美是艺术家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就像闻花香一样,我们只有闻到花香才能辨认出是不是玫瑰花,最初我们只是感受到花香,然后通过认知过程辨认花的种类。
我们的辨识度来自客观事物,而感受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和抽象概念。比如英语中26个字母是抽象的,却组成了单词、长短句、文章、小说……这正是抽象到客观变化的一例。
赵巍认为,抽象艺术是一种通过简化或复杂化来呈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思想形式,它不追求完全准确地描绘客观世界,而是在形状、色彩、纹理和线条等元素上创造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他理解到,这些材料和技巧仅仅是一个实现工具,与作品本身无关。
赵无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使用滚筒、刷子等工具创作大尺寸作品,以实现独特效果。他的创作融入了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审美观,让每一次创作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表达。
最终,赵巍发现,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都可能不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即使如此,这样的差异也成为了一种多样性的魅力,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并从而产生共鸣。这正是最伟大的艺术所要做的事情——启发人们反思,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对于如何读懂抽象画,最关键的是能够开放自己的心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同时保持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这一奇妙世界带来的舒适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