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展开学子争锋 尘埃未定梦想何其坚韧
在艺术界的争鸣声中,影与画的辨别之难如同尘埃未定。5月16日,一场关于影像创作和油画作品的法律纠纷,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引发了轰动。这一案件,涉及薛华克摄影家与燕娅娅油画家的权益争夺,其中5幅油画被指控为侵犯版权,而这两位艺术家各自坚持自己的创作立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起“影画之争”逐渐进入了上诉阶段。在此之前,2009年以来,原告方和被告方不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分歧,也将艺术创作中的“影”与“画”的异同进行深入探讨。期间,该案件曾因管辖问题从杭州转至北京审理,这一切都让这场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案件变得复杂而拖沓。
2011年11月,一审判决出炉,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一部分诉讼,但对于另外7幅作品,却悬而未决。此后,在2月14日,朝阳区法院邀请了20余名美术、摄影、法律领域专家,就此事宜召开研讨会,以期参考专家的意见,为最终判决提供更多智慧。
然而,即使经过如此长时间充分准备的一审判决——其中判定5幅作品侵权并驳回两幅——原告方仍然选择上诉。而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在法庭上的艺术价值判断之难,还凸显了这一事件在学术界所具有的范例意义。
面对这样的情况,被告方代表苏志甫法官表示:“双方有事实分歧。”他解释说,被告主张这些油画是独立创作,而原告则认为它们是基于其摄影作品绘制。法院首先要确定的事实就是这些油画是否基于原来的照片来创作。但由于艺术对象相对固定,以及两人的友情背景,使得这个事实变得非常棘手。
燕娅娅本人也表达了她的观点:“通过外在东西描绘内心,这很困难。”她认为自己只是一小部分借鉴,并且所有动作为她设计。她还提到,她跟塔吉克人生活在一起,因此所有动作为她设计。她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有一半是我独立创作的一半,是他的,但我只是借用了一点。”
另一方面,对于法院认定五个作品侵权,并没有支持销毁这些作品或要求赔礼道歉的问题,薛华克律师张闻起表示:“这种做法意味着侵权者获利;同时,对于要求道歉也不予支持。”他强调,“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提高保护摄影家工作成果力度。”
最后,无论如何,“临摹”一直都是学习绘图的手段之一,它既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也能锻炼感知能力。但是,当代社会中独特性和创新已成为首要目标。“较劲”,实际上是在捍卫每个人的底线。而我们更愿意期待,在这个故事里,或许不止有一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