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大师杰作香港预展 丨9月4至7日
佳士得伦敦将于10月4及5日“Frieze艺术周”期间举行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拍卖前,焦点拍品预展将会巡展至洛杉矶、香港、米兰、纽约、马德里、都灵、日内瓦和罗马。精品荟萃的香港预展已于今天在佳士得香港艺廊揭幕,并将持续至本周五(9月7日)。
此次预展汇聚10月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日间、晚间拍卖以及“意大利”(Thinking Italian)晚间拍卖的多件精彩作品,包括来自两位知名英国当代大师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杰出作品,以及一件由私人藏家收藏30年、首度公开展览的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骷髅画作中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来自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鲁齐奥·封塔纳(Lucio Fontana)的精彩作品。
佳士得热切期待阁下莅临参观此次预展。我们请专家从众多拍品中挑选出数件精彩大师杰作,与您共赏。
精选拍品
格哈德·李希特(1932年生)
《骷髅》
油彩 画布
80.4 x 65 cm.
1983年作
估价待询
“这些题材令我着迷,却不至于让人过于沉溺其中。我觉得很安心,因为这些题材充满艺术史意味,我不用再说是为了自己而画。这些题材以独特的构图、失焦的效果和完美无瑕的造型呈现出来。而当它被如此美丽地描绘时,恐惧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格哈德·李希特
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画作《骷髅》(Sch?del),是1983年经典骷髅系列中流露哀伤情感的杰作,由一位藏家私人收藏30年,期间从未公开展览。作品呈现沐浴在温暖柔和光线里的短暂之美,不仅是系列的首幅作品,更是按照同一张照片创作的两件画作中的大幅作品。
骷髅画作系列是李希特最感性、技巧最细腻的作品,系列中的部份作品藏于法国罗什舒阿尔的当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épartemental d’art contemporain, Rochechouart)和圣艾蒂安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Saint-Etienne Métropole),另有两件长期借予德国的博物馆展出。此画是他以照片作画时期的巅峰之作,同期作品还有著名的《蜡烛》(Kerzen )系列。作品充分展现他运用颜料的圆熟技巧,而在他的其他作品中,这种技巧渐渐被他在自由抽象风格方面的实质初期成就取代。画中出色的渐变色彩为构图赋予明暗对照效果,呼应古典大师建立的静物画传统“memento mori”意即“记住死亡是必然的”。同时,轮廓与阴影的巧妙晕染,模仿相机模糊效果所制造的失真性,将李希特于1960年代“照片绘画”中初尝的错视画法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段的光与影,加上作品的连续柔焦光谱,使得画作主题几近模糊难辨,画面游走于对焦与失焦之间,呈现出来的三维空间,亦似稍纵即逝的瞬间。近20年来,李希特的各类作品在“绘画性抽象”与“写实再现”两者之间一直在进行激烈对话,而此作则透过充满历史性、符号学及形而上学的意象,将两种对立风格融为相互呼应的一体。
“这些私密画面中的摇曳灯光,成为一种富有意思的干预与介入;传统静物画常带有的象征‘memento mori’亦即‘记住死亡是必然的’的意味,提醒观赏者生命短暂,万物总有终结之时。根据李希特表示,这些画作中发光、闪耀的明亮色彩以及柔和的氛围,得以掩饰他对死亡的真切恐惧。”
—迪尔·埃尔加
尚·杜布菲 (1901–1985)
《花园里的女士》
油彩 画布 拼贴 裱于画布
148 x 120 cm.
1956年作
估价:英镑 2,500,000 - 3,500,000
《花园里的女士》(Madame Au Jardin)从1980年代起便由同一位收藏家收藏,曾于1993年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Sculpture Garden)的大型杜布菲回顾展中展出。
这幅夺目的大型画作来自艺术家著名的集合艺术系列,作于1956年,当时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已从巴黎移居旺斯的乡村一年,作品见证他探索人类与大自然的“原生艺术”(Art Brut)的巅峰时期。画中的女子全身像高逾一米,由淡紫色和浅绿色画布拼贴而成,站在一堆密集的泥土和叶子之间。画面满布不规则的布片,展现丰富多彩的紫色和赤褐色。这些区块以类似掐丝珐琅的粗线条分隔,带有类似青苔或地衣的斑点,形成紧密的鹅卵石或石墙砖块的效果。构图上方三分之一的部份有更多青绿色调,代表花园里的植物;交错的亮绿色和,代表色彩斑驳的叶子和粗糙的树皮;女子头部四周的花朵灿烂盛放,犹如灿烂的星星。
《花园里的女士》具有闪亮的马赛克风格质感和色彩,完美展现了杜布菲的创新“集合”(assemblage)技巧。作品结合多块经裁剪和拼贴的涂色画布,并以类似彩绘玻璃的方式镶嵌。这种手法由杜布菲于1953年在沙艾约勒创作的作品演变而成,当时他以相近的方式运用蝴蝶的翅膀。与同期的其他集合艺术作品一样,杜布菲在《花园里的女士》里运用独有的创新技巧,向四周的自然美景致敬。布块参考天然的地貌和色调,交织出丰富而迷人的画面。
乔治·康多(1957年生)
《贵妇》
压克力 碳笔 蜡笔 纸本拼贴 画布
183 x 147 cm.
2009年作
估价:英镑 1,500,000 - 2,000,000
乔治·康多(George Condo)从历史先例和自己的想象力中取材,创作出这件大型画作《贵妇》(Noble Woman)。画中的人物十分美丽,又隐约透现一丝惊悚感觉,营造出一种迷人而亲切的幻象。艺术家在血红色压克力和灰绿色斑点的背景上,以碳笔绘出两个复杂的人物。左方较大的侧身女人高傲而优雅,鼓起的脸颊带有风格,还拥有两个丑陋的下颌;她被另一张脸覆盖,两张脸共用一只眼睛,揭示彼此间的联系。而右方的半裸女人半身像,脸上也覆盖着同样破碎的男人头部,从他粗糙的头发和领结可以判断他是康多作品里的常见人物罗德里戈(Rodrigo)。画家在两个人像的上方(即画布的顶部)再以碳笔绘画出几个倾斜的图形。
作品作于2009年,是康多“素描油画”(Drawing Paintings)的代表作,他从2008年开始采用这种天马行空的形式。康多通过这些画作,把两种艺术范畴融入单一作品里,打破了传统的规范。除了运用颜料和碳笔,康多也会使用白色蜡笔刻划出一些或优雅或怪异的特征,前者包括女人的亮丽秀发和珍珠项链,后者则是罗德里戈圆滚的鼻子和不整齐的牙齿。这些点缀模仿光线在肉体上形成的效果,又使人像看似离开画作的平面,隐约地出现于观众眼前的立体空间。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
《无题》
压克力 油彩 油画棒 水墨 蜡笔 纸本拼贴 金属
91.4 x 105.4 cm.
1980-81年作
估价:英镑 1,000,000 - 1,500,000
作于1980-81年的《无题》(Untitled)是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一件经典力作,不仅见证了他从一位涂鸦艺术家变成国际巨星的重要时刻,亦充分展现了他在视觉、言语和素材运用方面的才华。作品最初由Diego Cortez收藏逾35年——他是1981年2月在P.S.1举办的创意立新的“New York/New Wave”展览的策展人,这场展览令当时只有20岁的巴斯奇亚一举成名。巴斯奇亚在一片方形废金属片上绘画,加上纸碎拼贴,彰显街头艺术的创意,因而引起Cortez的注意。作品背景涂上金色,为废物元素增添拜占庭的华丽风格。中央是一团黑色,右方则是不平整的一片浅蓝色。
他的经典皇冠图案置于中央,旁边是同样经典的棒球图案和简单的人脸。左方有一个屋形的轮廓,里面画上一个”S”字,呼应他之前作为涂鸦艺术家时的称号SAMO?。画作满布不同的神秘符号,包括令人费解的名字或自创词“ASPURIA”,这个词曾在同时期的其他作品里出现,另外还有一个中央写上看似“6”字的菱形图案。巴斯奇亚从笔记本撕下纸张,像现代广告一样贴在画上,然后绘画更多互相呼应的符号,包括第二个皇冠、许多汽车,以及呼应第四大道备用轮胎店标志的辐条式车轮。作品还有一个商品清单(“玉米、油、钢、猪”),以及名字”AARON”,意指棒球手Hank Aaron,左下角的头像可能就是代表他。文字、图画和符号的奇特组合,是巴斯奇亚作品的一大特色。他从大量视觉和文学资料中取材,覆盖、混合各种图像和声音。《无题》采用多层的原始材料,进一步反映出艺术家从城市街头走进画廊的重要转变。
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
《弗朗西斯·培根》
铅笔 蜡笔纸本
54.7 x 43 cm.
1951年作
估价:英镑 500,000 - 700,000
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
《弗朗西斯·培根》
铅笔 蜡笔纸本
54.7 x 43 cm.
1951年作
估价:英镑 500,000 - 700,000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描绘的细腻碳笔和铅笔习作,手法精准、线条仔细,是这两位二十世纪艺术名家之间亲密关系的最好例证。作品于1950年代由知名爱尔兰收藏家兼文化赞助人加奇·布朗(Garech Browne)直接购自艺术家,直至2011年才首度公开展出。布朗是培根和弗洛伊德的好友兼支持者,也是弗洛伊德第二任妻子卡洛琳·布莱克伍德(Caroline Blackwood)女士的表兄弟。
两幅作品均于1951年创作,来自弗洛伊德首次绘画培根的三幅习作,是二人为对方绘画杰出肖像画的草稿。就像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之间的角力,或是提香(Titian)与丁托列托(Tintoretto)之间的竞争一样,培根与弗洛伊德的激烈对话不但改写了艺术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战后时期具象画的传统。画作捕捉了培根自然流露出的不羁个性,画中的他没有扣好裤裆和衬衣,双眼低垂,臀部放松,并露出胸膛。画作也展示弗洛伊德是一位细心的绘图师和敏锐的观察者,他不但能真切地画出培根的样子,也能捕捉他自信卖弄的姿态背后所隐藏的一丝软弱。这两幅画作跟同系列的另一幅作品不同,弗洛伊德笔下的培根占据整个画面,身体伸延至纸张的边缘。虽然他运用细致轻巧的笔触,但线条却自信有力,以一贯的简洁方式生动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
《移动中的人物》
油彩 干笔移印字母 画布
197.7 x 148 cm.
1972年作
估价待询
弗朗西斯·培根的《移动中的人物》(Figure in Movement)由Magnus Konow珍藏41年。通过作品,培根深刻地思考着人生的稍纵即逝,并交织了他对缪丝兼爱人乔治·戴尔(George Dyer)的复杂记忆。作品于1972年完成,是一组重要系列作品中的一件——该系列包括他在戴尔逝世后一年所作的《黑色三联作》(black triptychs)。《移动中的人物》运用洋溢的厚涂颜料,形成厚实的点彩质感,在留白的抽象空间里,有一个近乎雕塑般的人物。巨大的黑影包围他的身体,而一抹鲜艳的绿色则围绕他的侧面。在培根于巴黎大皇宫举行大型回顾展前不久,戴尔身亡。在他逝世后的数十年,酷似他的人物相较以往更经常地现身于培根的画中之中。
培根通过《移动中的人物》向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迈布里奇(Muybridge)致敬,透过戴尔鲜明的五官表达出人生苦短。画里的报纸反映了培根早已开始运用Letraset印字创作,同时提醒世人勿忘自己终有一死。画中人扭曲的形态看似即将消逝于虚无之中,他把报纸紧贴面部,彷佛想拼命地留在当下。他身旁的地上满是零碎的文字,令人想起毕加索的立体拼贴画,也像一本被丢弃小说的碎页。对于醉心钻研文学和神话的培根而言,戴尔之死就像他所欣赏的经典悲剧一样,沉重而深刻。在几何形的深渊前,画中人处于一个过渡的状态:他由物质的现实世界,渐渐地走向由回忆和传说组成的虚构领域。
鲁齐奥·封塔纳(1899-1968)
《空间概念,期望》
水性颜料 画布
73.5 x 60 cm.
1965年作
估价:英镑 2,000,000 - 3,000,000
《空间概念,期望》(Concetto spaziale, Attese)是意大利前卫艺术家鲁齐奥·封塔纳(Lucio Fontana)作于1965年的单色割痕(monochrometagli)作品,见证了这位多产艺术家事业的巅峰时期。四条优雅的割痕划破了纯净无瑕的白色画布,展现出一种充满节奏感的和谐效果。随着刀锋划破画布,每道割痕也跟随着画家手部自然规律地摆动。
明亮的白色表面与神秘黑暗的虚无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该作是封塔纳于1947年掀起的空间主义运动的完美呈现。他通过充满戏剧感的切割动作,打开画布的二维平面,结合切口四周的空间,展露出背后无边无际的黑暗虚无,亦即神秘莫测的四维空间。《空间概念,期望》的概念充满启示性,效果洋溢诗意,却永远凝住割破画布的一瞬间,也体现了封塔纳一直以来对形态和概念的探索。
预展
9月4至7日 上午10:30 - 下午5:30
地点
佳士得艺廊
香港中环遮打道18号历山大厦22楼
拍卖
10月4及5日
地点
佳士得伦敦
8 King Street, London SW1Y 6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