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曼生壶7种底款千万别再闹笑话紫砂之家从何时起反复探究真伪避免笑料
紫砂之家:探秘陈曼生7种底款,揭秘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意义
一、阿曼陀室
源自梵文,意为“众神聚会之所”,体现主人对佛教的热爱和对宾客雅集的承载。石扁壶上的“阿曼陀室”款,不仅是对友人邵二泉提议的致敬,也是陈曼生与佛教精神相结合的象征。
二、飞鸿延年
取名于秦始皇时期筑建的鸿台,其瓦当上有“延年”两字,代表长寿与永恒。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飞鸿延年壶,是这款底款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三、种榆仙馆
源自诗人陈鸿寿题《树萱图》中的“种榆”一句,象征着清雅脱俗。扁鼔壶上的“种榆仙馆”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高洁品格,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四、桑连理馆
得名于厅事西侧发现的一株连理桑,这株植物被认为是大吉之兆。扁石壶上的“桑连理馆”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审美趣味,还表达了他对于和谐生活态度的追求。
五、香蘅
这是陈曼生的儿子小曼陈宝善斋名,以此来纪念他的父亲。这款在百衲壶上出现,与其它作品不同,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独特的情感价值。
六、陈鸿寿印
这一印章非常罕见,为艺术家常用书画印之一。这块铭刻在棋奁壶上的人物气质充满了古典韵味,让人联想到历史悠久且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七、定制款
除了以上几种固定的底款形式外,还有一些作品具有订制性的设计,如玉乳壶中的增祥款。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根据客户或自己的喜好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