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秒画图AI抢饭碗了吗插画师们快看
AI绘图神器,抢走插画师“饭碗”?新京报调查AI作画现状
【编者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AI生成画作已经开始在艺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让传统插画行业从业者感到忧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深入探讨了这一趋势,并揭示了背后的法律和经济问题。
15秒生成一幅图,AI是否会抢走插画师的饭碗?
近日,一篇文章引起了公众对未来工作岗位变革的担忧:随着一些高科技公司推出能够在几秒钟内创作出媲美人类作品的AI绘图工具,这些工具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艺术创造力的理解,从而威胁到传统职业,如插画设计师、游戏设计师等人的工作安全。
《太空歌剧院》争议金奖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最近的一次艺术比赛中,有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作品获得了金奖,但这并非人类手笔,而是由一个叫做Midjourney(中途)的游戏设计师使用一种名为GAN(生成对抗网络)的算法所创造。这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作品作者身份的问题,也激起了一阵关于机器人能否真正成为艺术家的讨论。
"AI作画依赖于多模态预训练,实际上各类作画AI模型早已存在,之所以近期作品质量提升很多,是因为以前预训练没有受到重视,还达不到媲美人类的程度,但随着数据量、训练量的增多,最终达到了现在呈现的效果。”10月10日,智源研究院悟道团队成员、文澜BriVL模型的设计者卢志武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时表示。
网易雷火艺术中心原画师奕艾发文称,“如果甲方有能力自己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任务,那么乙方就失去了竞争力。”他认为,对电影行业来说冲击也很大,“如果可以通过软件直接制作动漫或者特效,那么乙方将面临严峻挑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7%受访者正确选择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人物肖像画像。受访者们普遍认为,如果无法分辨哪张是由人工智能产生,那么这就是最好的评价标准。此外,他们还指出,即使可以分辨出来,由于其精细度和逼真度,可以说与人类同行。
实测发现,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关键词,以达到不同的风格和效果。而且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给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准确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假设得出的图片都是基于大量的人类绘制成品进行学习和模仿,所以它既能展现出高度相似性,又能避免被识别出来,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下展开思考与表现方式。
但是对于商业化应用来说,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数。例如,它们如何运用版权法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创新?尽管一些公司声称拥有这些程序创建内容的情感权利,但这种情感权利是否可信,以及它如何被赋予还是需要时间去解决。如果不加处理,不仅可能导致版权混乱,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损害那些依靠自己的才能来生存的人们的地位。在这个不断变化世界里,我们必须要继续保持警觉,并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转变。